
在整個后疫情時代,不確定性成為一種常態,誰有能力喚醒組織活力,誰有能力讓團隊保持最后的精氣神,誰就可能成為當天氣復蘇的時候,春暖花開時的第一批高速成長的企業。
組織能力能夠幫助企業構建出一條無形的護城河,能夠更好的抵御外部偶發的不確定打擊,也能夠讓我們的企業更加健康。那么,如何才能打造組織活力呢?
一、組織活力的重要性
作為一個組織管理者,平時生意很好,賺的盆滿缽滿,打造企業文化,組織團隊活力只是作為常規例行事項。但是,當你失去市場,公司隨時分崩離析,會倒塌的時候,創始人的斗志、意志、他的凝聚力精神,在這一瞬間會爆發。
老板有沒有能力,讓匱乏之軍重振旗鼓,在大廈將傾之際一柱擎天撐住企業,這才是企業的真正的能耐。所以,組織活力,企業文化到最后就是老板的活力,老板的文化。
老板的活力不是唱唱跳跳,是斗志,是不折不撓的精神。在所有的組織成員都喪失斗志,對前途充滿渺茫的時候,企業即將離析叛敗之際。老板能夠給出清晰的方向,清晰的指引,能夠用一兩句話把干柴點燃、引爆,讓團隊重新回到爆炸的狀態,顯得尤為重要。越是后疫情時代,老板越需要這樣的能力。

二、挺過難“關”
挺過難“關”,這個“關”,對中國人講到底是什么?沒錢?沒團隊?牛云老師認為,這個“關”是指老板自身的精氣神。創業者要保持斗志,無論受多大苦難,在外人面前都要表現出堅強的樣貌,在競爭對手面前,都要斗志昂揚,創業就是這樣,選擇了商人這條路,就沒有回頭路,只能一往無前。
牛云老師在2011年最艱難的時候,抵押了唯一的一套房子來救快印客,他從來沒有讓員工去知道那時的窘迫,因為軍心會渙散,員工也要生存,他們有可能會急著找下家,員工都走了,老板就只能獨孤求敗。
三國時期的周瑜,身體差到已經在吐血了,知道主公來了,馬上變得神采奕奕,器宇軒昂,因為主帥在戰場當中,最重要作用就是給主公信心,給士兵信心。所以,牛云老師認為,挺過難“關”,指的是老板需要保持自身的精氣神,給下屬信心。
三、如何打造組織活力
第一條,保持老板良好的狀態,任何問題自己抗,樂觀的對待一切問題。好事要多跟團隊分享,遇到困難需要老板獨自抗下,老板對外經常說困難,只會徒增笑料而已,而且,團隊只能解決執行層面的問題,解決不了戰略層面問題,說了并不能最終解決問題。
第二條,越是頹廢的時候,越是組織活力低下的時候,越要做一件事情,讓員工忙起來,保持正向的組織活力。
“經營之神”稻盛和夫在京瓷問題上,當時趕上日本經濟大蕭條,所有的日本的復印機廠家全部都關掉,員工遣散,生產線停掉,只有稻盛和夫沒有停掉。他把無事可干的員工組織起來做培訓,學習復印機的維護知識,然后把這些人,全部派到市場上去進行回訪,售后服務,免費檢修,來維持和客戶之間的這個關系。經濟危機一結束,京瓷第一時間控制了全部市場。

一個企業的創始人、組織者、統帥,必須要明白在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事,審時奪勢,不要輕易放棄市場,而且必須要正確的評估何時出手,保持戰斗活力和組織活力。
第三條,如果是小店,建議打造酒文化,不要盲目追逐大企業文化。組織活力不是老板天天做培訓,組織活力不是天天開會,組織活力是戰斗力,是團隊招之即來,戰之能勝的能力,是團隊的凝聚力,員工愿意為你拼命。
在中國,最簡單的文化就是酒文化,我們熟悉的三國文化都是酒文化,劉備見曹操,一起青梅煮酒;桃園三結義,三兄弟喝酒;魯肅見公瑾想與之推心置腹,也是喝酒談事,縱觀整個中國的歷史,就是酒文化的歷史。所以,小企業困難的時候,老板不妨找團隊喝酒,跟最核心的人喝,把它變成企業文化,一起討論公司遇到的問題,探討未來的出路。即使老板不會喝酒,也不妨礙老板買酒,老板要會來事,應該真正明白,怎樣才能調動員工積極性。
第四條,讓門店亮起來,越是頹廢的時候,越是大家覺得沒有生意的時候,越要把店面裝修起來。每一天櫥窗都擦拭的锃亮,員工精氣神兒足,老板器宇軒昂的來上班,能量是一束光,錢也是能量,顧客會本能性的選擇這個光。

四、持續的組織活力究竟是什么
持續的組織活力就是企業文化,企業文化的建立是一個由企業創立之前開始,創立之后發生,時間持續的產物。企業文化不僅僅是掛在墻上的一個標語和口號,而是需要我們通過每天、每周、每月,在有意識,有方法,有計劃的行為下建立起來的。
中國有句古話,叫作“行勝于言”。企業文化其實就是創業者、領導層、員工的行為文化。說到的東西長期做到了,思想變成行為,行為養成習慣,就會成為一家公司的文化,為組織注入有活力的靈魂。
總結:今天通過這四條給大家強調了,在后疫情時代作為一個老板,任何時候要不氣餒,要充滿信念、信心和信仰。也許疫情時代像稻盛和夫那時一樣,正是你打造企業文化,重新樹立企業活力,創建企業新的經營思維最好的時候,要知道有些時候,韜光養晦也是一種創新。